隱喻導論:動態圖像中的詩歌

隱喻就是給一個事物取一個屬於另一事物的名字。[1]

——亞裏士多德。詩學公元前335年

隱喻是比喻,比如輕描淡寫、誇張或擬人。它用一件事物來描述另一件事物,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似性。《韋氏詞典》解釋說:“隱喻是一種隱含的比較……兩種物體的融合,產生一種同時具有兩種特征的新實體。””[2]

隱喻是一種緊湊而高效的方法,可以用來說明概念、情感和其他難以理解的事物。

  • 湯姆的憤怒像一團烈火,吞噬了他周圍的一切和人。
    我們不知道憤怒對另一個人來說是什麼感覺,但我們知道火的力量和憤怒。
  • 他們長得一模一樣。
    我們無法真正理解兩個人的距離有多近,但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兩顆豌豆在豆莢中緊挨著。
  • 她打開滿是灰塵的窗簾,陽光照進了房間。
    陽光是由光子組成的,所以它不能真正地“泛濫”,但我們馬上就能把它比作湍急的水流。我們還可以看到漂浮在空中的塵埃微粒閃閃發光。

日常語言中充滿了隱喻,但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;我們在講話中不自覺地使用這樣的比喻語言。隱喻使我們的句子和思想更有關聯性。“我的心被撕成了碎片,”你說,這樣和你說話的人就能感同身受你所感受到的痛苦程度。

因為隱喻不是字麵上的比較,它可能在一開始看起來毫無意義,特別是當比較的曆史基礎不再被理解時。像“the apple of my eye”,“a chip on his shoulder”和“beyond the pale”這樣的短語已經使用了幾個世紀(甚至幾千年)。雖然我們可能不認識最初的類比,但它們已經在現代語言中根深蒂固。他們的長壽證明了最初的比較的準確性,並告訴你很多關於隱喻的力量。

隱喻與說服

隱喻可以創造一種強有力的有說服力的情感和洞察力的浪潮。1963年8月28日,馬丁·路德·金在大動蕩和社會動蕩中發表了“我有一個夢想”演講,呼籲正義和結束壓迫。當他站在林肯紀念堂的台階上,向25萬人發表講話時,他並沒有簡單地說:“我要正義,要結束壓迫。”

相反,他發表了美國曆史上最有力的演講之一,充滿了強有力的、令人信服的隱喻,傳達了他的願望,即“把我們國家刺耳的不和聲音轉變為充滿兄弟情誼的美麗交響樂”。他用比喻來表達在“黑暗荒涼的隔離山穀”中生存的痛苦。他分享了自己的夢想:“有一天,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不公正和壓迫的熱浪逼人的州,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。””[3]

在他的回憶錄中大街上沒有名字,作家詹姆斯·鮑德溫這樣評價馬丁·路德·金的演講:“那天,有那麼一瞬間,我們仿佛站在高處,可以看到我們繼承的遺產;也許我們能讓王國成真。”[4]

這就是比喻的力量。

詩歌中的隱喻

隱喻是詩歌的核心和靈魂。(你注意到這句話中的隱喻了嗎?)根據定義,詩歌是一種簡短的交流形式,因此隱喻的緊湊性質允許在一個小空間內傳達許多含義。讓我們來看看卡爾·桑德伯格的《霧》這首詩。

霧來了
用小貓的腳。
它坐著看著
越過港口和城市
安靜地蹲著
然後繼續。[5]

芝加哥的詩歌,1916

你能描述一下霧的樣子、感覺和移動嗎?也許吧。但桑德伯格用的這21個詞遠遠不夠。

威廉·莎士比亞,最偉大的英語作家,他的戲劇創作遵循嚴格的規則抑揚格五音步.在第五幕接近尾聲時,麥克白宏偉的夢想破滅,陷入絕望,麥克白對隱喻的嫻熟掌握充分展現了出來。

明天,明天,明天,
就這樣一天天地爬行著
直到有記載的最後一個音節,
我們所有的昨天都照亮了傻瓜
通往塵土飛揚的死亡之路熄滅,熄滅,短暫的蠟燭!
生命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,一個可憐的玩家
在舞台上趾高氣揚,焦躁不安
然後就再也聽不見了,這是一個傳說
由一個白癡講的,充滿了喧囂和憤怒,
意味著什麼。[6]

《麥克白》,第五幕,第五場

在詩歌中,隱喻是歌詞的重要組成部分。1985年的歌曲“人性”,由史蒂夫·波爾卡羅和約翰·貝蒂斯創作,邁克爾·傑克遜在他的驚悚片專輯說:

向外看
穿過黑夜
這座城市眨巴著不眠的眼睛。
聽她的聲音
搖我的窗戶
甜美誘人的歎息。[7]

隱喻的類型

正如有不同類型的人,有不同類型的文學一樣,也有不同類型的隱喻。

隱含的(或隱式的)隱喻巧妙地比較兩個物體或想法,但隻提到其中一個。[8]

  • “你竟敢對我說話,”蘇珊嘶嘶地說。
    蘇珊被比作一條憤怒的蛇。
  • 約翰跑過房間去接她。
    約翰被比作從馬廄裏跳出來的馬。

因為大多數人本能地知道蛇的嘶嘶聲或一匹脫韁的馬的速度,暗含的隱喻傳達了有意的比較。

持續的(或擴展的)隱喻由多行詩或多節詩展開。在羅伯特·弗羅斯特的詩《未選擇的路》中,對人生的隱喻是一種路徑的選擇,這一隱喻有四個詩節。這裏是前兩個;你可以閱讀這首詩的其餘部分在這裏。

黃色的樹林裏分出兩條路,
很抱歉我不能同時去
做一個過客,我久久佇立
我盡量往下看
到它在矮樹叢中彎曲的地方;

然後公平地拿起另一隻,
也許更好的說法是,
因為它長滿了草,需要磨損;
雖然說到這裏
都穿得差不多。[10]

- - - - - -山區間,1916

死隱喻(或陳詞濫調)e)是一個被過度使用的詞,它已經失去了喚起形象或比較的能力。這裏有一些例子。

  • 下著傾盆大雨!
  • 她有一顆金子般的心。
  • 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它。

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表達。然而,在文本中,陳詞濫調死氣沉沉的比喻很少能引起深刻的理解。它們是缺乏靈感的寫作的標誌。優秀的作者必赢亚洲官方网址努力用原創的、引人注目的隱喻和比較來傳達他們的見解。

混合隱喻是兩個或多個隱喻的組合。它經常產生一種幽默的效果,這可能是有意的,也可能不是。

  • 這不是火箭科學;我們隻需要等待另一隻鞋掉下來,然後我們才能看到隧道盡頭的光。

隱喻與明喻

比喻是另一種比較兩個不同事物的修辭格。然而,與隱喻不同的是,明喻是一種直接的比較,通常使用“like”或“as”。羅伯特·伯恩斯1794年的著名歌曲《一朵紅紅的玫瑰》以一個經典的明喻開始。

啊,我的愛人像一朵紅紅的玫瑰
它在六月裏苞放;
啊,我的愛人像那旋律
這首歌唱得悅耳悅耳。[12]

這是另一種看待它的方式:明喻陳述某事是就像別的東西。一個比喻,就像埃爾頓·約翰對已故戴安娜王妃的致敬一樣,說明了一些問題別的東西。

再見了,英格蘭的玫瑰,
願你永遠在我們心中成長。
你是那放置自己的恩典
那裏的生命被撕裂。[13]

這兩句話都表達了女人的美麗,但伯恩斯明確地將其比作玫瑰。這首歌的歌詞作者伯尼·陶平稱戴安娜為“英格蘭的玫瑰”。

什麼是隱喻的例子?

隱喻和明喻都有相同的目的:通過將一件事物與另一件事物進行比較來說明它。明喻當然更容易寫——它們需要較少的思考和努力。然而,因為隱喻實際上是把一件事變成另一件事,它們創造了更強大、更能引起共鳴的形象。

隱喻的美感和形象語言可以為你的文字增添色彩和意義,點亮你的文字,並幫助你以一種創造性的、發人深省的方式進行交流。

隱喻也比它使用的詞語傳達更多的信息,並暗示言語之外的比較。讓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中讀到的一些例子:

  • 自由和正義的綠洲
  • 霧就像小貓的腳一樣
  • 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

當我們讀到這些時,我們把綠洲的所有品質都歸結為自由和正義——清新、恢複、支撐——即使它們沒有被明確提及。我們認識到貓在霧中沉默、隱蔽和無法穿透的特點。我們把生活看成是人類努力的悲慘的、虛無的投射。

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都用隱喻來傳達情感、意象和意義。他們的語言在詩歌、文學和公共演講中變得生動起來。如果你想掌握隱喻,沒有比學習他們的作品更好的方法了。你可以在下次寫東西的時候用一個比喻開始:寫小說,寫情書,或者讓你的配偶給植物澆水的便條。別怕——它不會咬人的。

請在下麵的評論中分享你最喜歡的比喻!

參考文獻
  1. 《亞裏士多德論隱喻》。西肯塔基大學,2007年3月28日。http://people.wku.edu/jan.garrett/401s07/arismeta.htm
  2. “什麼是隱喻?”Merriam-Webster.com。https://www.merriam-webster.com/dictionary/metaphor#note-1
  3. 《美國曆史:從革命到重建及以後》馬丁·路德·金的《我有一個夢想》演講1963年8月28日http://www.let.rug.nl/usa/documents/1951-/martin-luther-kings-i-have-a-dream-speech-august-28-1963.php
  4. 小埃迪·S·格勞德著,《詹姆斯·鮑德溫與美國內心醜陋的道德問題》。時間2017年8月27日。https://www.history.com/topics/civil-rights-movement/i-have-a-dream-speech
  5. 詩歌的基礎。“霧”。https://www.poetryfoundation.org/poems/45032/fog-56d2245d7b36c
  6. 莎士比亞在線。《麥克白》,第五幕第五場。http://www.shakespeare-online.com/plays/macbeth_5_5.html
  7. “人性”。https://genius.com/Michael-jackson-human-nature-lyrics
  8. 改變主意。“隱式比喻”。http://changingminds.org/techniques/language/metaphor/implicit_metaphor.htm
  9. 文學設備。“擴展的隱喻。”http://www.literarydevices.com/extended-metaphor/
  10. 詩歌的基礎。“未選擇的路。”https://www.poetryfoundation.org/poems/44272/the-road-not-taken
  11. Norquist, Richard。“混合隱喻”。2018年4月4日。https://www.thoughtco.com/what-is-a-mixed-metaphor-1691395
  12. 詩歌的基礎。“一朵紅紅的玫瑰。”https://www.poetryfoundation.org/poems/43812/a-red-red-rose
  13. Cadden,瑪麗。“埃爾頓·約翰向戴安娜王妃致敬:‘再見英格蘭的玫瑰’。”《今日美國》,2017年8月30日。https://www.usatoday.com/story/life/2017/08/30/elton-johns-tribute-princess-diana-goodbye-englands-rose/540702001/
想了解更多寫作技巧嗎?看看這些文章:
Baidu
map